-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收[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数[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栏[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刊[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征[09/30]
-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投[09/30]
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生产NMN、麦角硫因等生命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具体来说,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从前端人工智能、生物计算、高通量筛选、酶的理性设计、酶在胞内外的催化反应、对产物的监控、底物的转化率、杂质的控制、酶的选择性、酶的发酵
具体来说,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从前端人工智能、生物计算、高通量筛选、酶的理性设计、酶在胞内外的催化反应、对产物的监控、底物的转化率、杂质的控制、酶的选择性、酶的发酵各项指标的控制到实验菌向工程菌的转换、大规模量产再到后端多元纯化技术的应用等。
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建都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案。当时刘建的大学同学黄华正师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首席教授赵惠民博士研究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中的核心元件是酶,酶的优势在于拥有非常好的特异性与选择性,可以准确识别异构体差异进行反应,而且能够选择性地与某些特定底物结合,过程中不用对某些底物进行保护。
另外,以往谷胱甘肽主要应用于药品与保健品,关于该种产品的文献与临床研究已较为充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也已被证明,在日本价格大概为800元/kg,国内巨头也进行了大量级的生产。瑞德林生物瞄准的是谷胱甘肽新的应用领域——动物保健与肥料市场,而过去限制谷胱甘肽在这两个市场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其原料成本过高,据调研,只有在终端售价低于600元/kg时,才能在这些增量市场进行拓展。
这些外显的要求本质是对合成生物领域公司多重能力的考验:选品、技术研发、产业化、销售等。
融资方面,2021年11月,瑞德林生物完成超2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松禾资本、共建创投、圆海世嘉投资、宽愉资本、财鑫金控、东方富海、弘富瑞盈、力合科创;2020年12月,其获得过亿元A轮投资,投资方为东方富海、力合科创、弘富瑞盈、地平线投资。
作为一家定位为全球性的公司,对于瑞德林生物而言,全球网络的铺设是重中之重,现阶段其已经有三成产品销往海外,同时在英国建立了人工智能公司,除了珠海与甘肃的生产基地外,其还计划未来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
而战略委员会则负责选品、市场等工作,对于选品瑞德林生物有一套严密的逻辑。
第四,所选的产品可以从技术维度做出成本优势。只有能将成本控制在市面上产品价格的50%以内时,瑞德林生物才会考虑立项。
- 瑞德林生物(深圳)创益实验室 -
据刘建介绍,生产该产品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将成本降到足够低。
瑞德林生物第一个立项的产品是谷胱甘肽,谷胱甘肽作为一种三肽化合物,主要作用为抗氧化与抗衰老。
瑞德林生物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拥有一整套系统工程,具体落地时,其会采用“双长制”的管理模式,即把公司分为专家技术委员会与战略委员会,其中前者均由专家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后者由具备产业与管理经验的人才组成,负责企业的运营管理。
第一,选品要服从企业战略,不能因为某个产品火起来便要赚快钱而匆匆入场,比如瑞德林生物在产品上的战略是以氨基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元的这一系列产品,不在该范畴内的品类,很难进入其管线。
目前瑞德林生物已经拥有190位研发人员,30余位各技术领域带头人,10余位曾任/现任国内知名高校或研究单位教授、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作为核心技术能力在于酶功能挖掘、理性设计、改造和规模化产业应用的公司,瑞德林生物单是酶的改造筛选、发酵、催化团队便各有几十人。
当时市场对于多肽药物需求量并不是非常大,因此可以接受高价,但刘建考虑到肽类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以及功效非常明确,未来迟早会拓展至口服领域,比如慢病管理、保健品、配方奶粉、饮料等,“到时对于几千甚至上万元每克的成本,市场很难买单。”
凭借对研发的高投入,目前瑞德林生物在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已显现出优势,在深度上,其酶的稳定性更强,产出能力已经比大多数企业高出一个数量级,生产同一产品能够实现更低的成本;在广度上,瑞德林生物可以同步开展几十种酶的筛选与改造,并能实现一个项目从立项到中试在一年内完成。
2018年瑞德林生物已经做到比市面上谷胱甘肽的成本降低了近20%,但刘建没有选择在此时量产,在他看来这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技术只能算及格,并没有足够的深度;第二,虽然我们在实验室工艺上取得了一些优势,但真正到了量产阶段涉及到运营管理、企业能耗等综合因素,可能就没有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网址: http://www.zgswgczzzz.cn/zonghexinwen/2022/0726/1163.html